欢迎您访问河南教师资格网! 本站为河南教师资格考试民间交流网站,主要为考生提供考试报名时间安排以及教师资格证常见问题答疑等相关信息,教师资格证官网以河南省教育考试院www.haeea.cn或当地教育局所示为准。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招聘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微信小程序

免费领课/找工作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2019年上半年河南教师资格证中学面试试题:高中信息技术教师

时间:
2019-11-14 09:54:05
作者:
尚老师
阅读:
来源: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

  【导读】随着2019年11月2日的河南教师资格笔试考试结束,2019年12月份的面试考试即将开始。为了能够帮助考生们早日实现自己的教师梦,在这里河南教师资格网为广大考生准备了2019年上半年河南教师资格面试试题以供参考,希望大家都能够考出一个好的成绩。

  一、考题回顾

  《认识Excel窗口》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做好的课程表,提出问题“运用我们之前所学的记事本或写字板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吗?”学生给出的回答是“能”,使用word中的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次出示“某公司的财务表,图表等”,提问“这些还可以制作吗?”学生会给出答案“好像不能”。

  教师:“那么今天老师在给大家介绍一位数据处理的大师——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引入新课——认识Excel窗口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启动Excel

  教师先介绍有关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的有关知识。并且进行提问“如何启动Excel呢?”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启动“Word”的方法,进行自主的探究。并请学生演示他们的方法,根据多个同学的演示操作,教师给出评价并进行总结启动Excel的三种方法:

  1.双击桌面上Excel的快捷图标。

  2.单击【开始】→【菜单】→【程序】→【Microsoft Office】→【Excel】

  3.在桌面空白处右击鼠标选择【新建】→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然后单击,单击Excel图标,同样可以启动Excel。Excel已经打开了,那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呢?

  任务二:认识界面

  教师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内容和已经打开的软件两人一小组,自主的认识Excel界面,之后教师采用开火车的形式,用鼠标指,学生说出其部分名称。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名菜单的名称,但是对于菜单下拉列表的功能还不够熟悉。与Word菜单的功能又有那些区别呢?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常用菜单的功能,教师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对比Word分别认识菜单栏和工具栏的各个菜单项和按钮名称及其功能。学生充分讨论之后,教师请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其次教师讲解它与Word界面的的不同之处:比如单元格、编辑栏等的概念及作用,并让学生完成PPT上Word与Excel菜单栏中共同拥有的菜单和分别各有的菜单的表格。

  教师继续提问学生,有的同学可以看到工具栏,而有的同学看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引出下一个任务。

  任务三:显示/隐藏工具栏

  教师操作完成隐藏绘图工具栏的操作,请一位同学来帮老师把格式工具栏给找回来。引导学生发现隐藏和找回的操作流程是一样的。即首先打开视图菜单;然后在【视图菜单】→【工具栏】选项卡中,单击需要显示/隐藏的选项;最后如果选项前有√则显示,没有√则隐藏,选中所需显示或者隐藏进行单击。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根据课上所学知识,思考如何才能将任务窗格隐藏,随后请学生操作,对于快速完成的同学予以表扬,也要鼓励其他的同学不要气馁。

  (四)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作业:请学生尝试输入数据和文字,感受与Word的不同之处,并尝试进行数据的操作,比如求和等。

  【答辩题目及解析】

  1. 如何在Excel中显示/隐藏工具栏?

  【参考答案】

  (1)打开视图菜单;

  (2)在【视图菜单】→【工具栏】选项卡中,单击需要显示/隐藏的选项;

  (3)选项前有√则显示,没有√则隐藏,选中所需显示或者隐藏进行单击。

  2. 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如何设计的?

  【参考答案】

  (1)熟悉Excel窗口;能够熟练的输入数据。

  (2)通过观察老师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合作交流概括的能力。

  (3)感受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发展来源于生活,服务到生活中去。

  一、考题回顾

  《计算机软件系统》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学生上节课学过什么,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硬件,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当你面对一台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时,你能做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都不能做),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计算机只有硬件不能工作的原因,从而引出新课——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二)新课讲授

  教师提问引导:“同学们,计算机软件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同学们认为什么是软件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软件的概念,并在用组织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用“把硬件比作一座房子,系统比作房子的主人,应用软件比作家具”的例子比喻说明如果一座房子没有主人和家具,房子就没有用了。以此来说明软件在计算机上的重要性。

  任务一:软件系统

  操作系统是指用于启动计算机,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数据程序。提问学生:你们的计算机使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复习查看操作系统的方法,用鼠标选中我的电脑,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即可查询当前计算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随后继续提问:除了同学们看到的这个Windows XP以外还有哪些操作系统呢?引导同学们了解常见的操作系统还有:DOS、Windows、Linux、ios等。

  目前常用的微型计算机,一般都是在裸机上安装了名为BIOS的软件后,再安装操作系统软件、程序设计语言的BIOS编译或解释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以及字处理、表处理、图像处理等应用软件,从而形成的具有很强信息处理功能的系统。

  教室布置任务:自主探究BIOS的作用,并派代表回答。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以及网上搜索,能够总结出:BIOS为计算机系统提供最低级、最直接的对硬件的控制手段,相当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一座桥梁,而它本身也是一种软件。裸机配上BIOS以后,就形成了比较初级的系统。这时,用键盘可以输入字符,磁盘驱动器可以读写信息,显示器可以显示信息,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安装DOS或Windows以及其他操作系统,使整个系统进一步升级。

  任务二:应用软件

  我们常见的应用软件有哪些呢?根据学生回答列举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IE浏览器、WPS、Word、Excel、PowerPoint等都是应用软件,各种管理软件、辅助教学软件、媒体播放软件、游戏软件等也都可以看做应用软件。

  布置任务:把这些常见的软件分为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图形处理软件等。

  任务三:硬件、操作系统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硬件知识,根据学生回答和本节课所学,总结出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的。硬件是计算机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件就没有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软件,计算机的存在也就毫无价值。硬件系统的发展给软件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而软件系统的发展又给硬件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系统软件是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在“裸机+BIOS”形成的系统之上,再安装了系统软件,计算机的功能更强了,使用它也更方便了。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回答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应用软件还是系统软件。

  学生回答: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应用软件。

  (四)小结作业

  小结: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小结,找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今天的收获都有哪些,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总结。

  作业:将计算机软硬件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复习,完成课后习题作业。

  【答辩题目及解析】

  1. 为什么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应用软件,而不是软件系统?

  【参考答案】

  学校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为了管理图书而开发的应用软件,是为了人们方便管理图书而被开发出来为用户使用的。而系统软件是指用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操作。一般人们都把操作系统、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的解释或编译程序等看做系统软件。所以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应用软件。

  2.本节课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如何开展?

  【参考答案】

  本节课将采用问答法、任务驱动法进行授课。

  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分解成为具有层次性的小任务进行讲解,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为核心展开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的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个发展。

  一、 考题回顾

  《采集信息》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学过了确定信息需求,获取信息来源。那确定了这些信息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去采集信息呢?

  ——引入新课——采集信息。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采集信息的方法

  采集信息的方法有很多,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会有不同的采集方法。提问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有哪些方法,学生:事物本身、他人、媒体。请学生再次思考与之对应的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哪些。同桌之间讨论3分钟后提问学生。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加以补充,出示表格

  请学生结合课本,分组讨论通过事物本身、他人、媒体获取信息的特点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找三组代表分别说通过这三种方法获取信息的特点。教师及时点评补充。

  1.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信息:能够直接观察事物本身或事件发展过程直接获取信息。例如:当你要了解一个活动的过程,往往需要亲临现场观察与体验,获取第一手资料;当你需要知道某个实验结果时,则需要反复做实验获取数据。毕竟“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一尝”。

  但是每次都亲自探究获取信息效率会很慢,为了提高效率,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所以可以借助他人获取信息。

  2.通过与他人交流采集信息:与人交流可以间接获取信息,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例如:学习上有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在课题研究中碰到困难,可以请教有关方面的专家。当你需要了解不同的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时,可以通过设计问卷向调查对象了解你所需要的信息。除了面对面直接交流外,还可以通过电话交流、网上交流等,使得人们传递信息更加便捷。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与人交流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也使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体传播,我们应学会从各种媒体采集信息。

  3.通过检索媒体采集信息:通过检索媒体采集信息已成为越来越多人采用的方式,能够搜集到丰富多样的信息。如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检索、音像制品的分类检索,以及按时间类别、节目类别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等。

  不管是何种采集方法,都要符合这4个原则:主动及时原则;真实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全面系统性原则。

  了解了采集信息的方法,接下来一块儿看看采集信息的工具有哪些。

  任务二:采集信息的工具

  提问学生除了传统的纸和笔还有哪些常见的采集信息的工具,这些工具可以用来采集什么信息。5分钟时间小组讨论。

  教师提问小组代表,汇总各小组意见后展示表格:

  教师提示学生,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查阅工具或者看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获得。

  (三)巩固提高

  谈谈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可以借助的工具。

  (四)小结作业

  1.老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一起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课下搜集一种你熟悉的信息采集工具介绍给同学。

  【答辩题目及解析】

  1.信息采集的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主动及时原则。

  (2)真实性原则

  (3)准确性原则。

  (4)全面系统性原则。

  2.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会怎么体现?

  【参考答案】

  第一,首先创造一个具有任务性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第二,分层教学,注重个体差异。

  第三,采取协作学习法。协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并且能激发思维的火花。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及其建立的过程》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2019年5月18日广东省广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数据库及其建立的过程

  2.内容: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经过识别、选择、分类等综合分析,形成了印象和概念,产生了认识。由于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计算机软件系统,而计算机不可能直接处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所以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必须首先将具体事物的特征通过人脑的加工,转化成计算机能处理的数据,然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例如,使用数据库管理“校本课程”信息,首先要对“校本课程”和“学生”两个事物进行分析,寻找各自所具有的特征。在“校本课程”中,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很多,如:中国诗歌研究、趣味数学、古典音乐欣赏等,这些都称为实体。所有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也很多。对于这些“校本课程”实体来说,其特征包括课程名称、课时数、负责老师等(这些都称为属性),但我们在需要用到的是课程号、课程名称、负责老师、学生数四个属性。对于“学生”实体来说,则需要学生编号、姓名、性别、所在班级等属性、然后,把上述信息转化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即建立数据库。

  综上所述,建立数据库的过程如图5-1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要建立一个数据库,首先要收集相应的信息,然后从中分析并抽取信息的特征,确定特征之间的关系,接着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最后根据需要使用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有特定的任务。如表5-8所示:

  3.基本要求:

  (1)如果教学期间需要其他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演示即可。

  (2)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2.建立数据库的步骤有哪些?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校开设了80多门选修课,每位同学都要选择并参加校本课程的学习,学校要随时对选修情况进行查询,思考一下:

  1.如何用计算机存储和管理这些信息呢?

  同学们说可以用word、excel等软件处理。

  2.Word、Excel等软件可以处理这类问题,有没有哪种方式能更高效地处理这类问题呢?

  其实是有的,它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数据库。

  (二)新知探究

  1.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学生集体回答: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计算机软件系统。

  2.建立数据库的过程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特征——确定特征之间的关系——定义数据库结构——编辑数据库

  3.与数据库相关的术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含义?

  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实体: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存在。

  实体集: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属性:实体的某个特征。

  4.建立数据库的步骤及任务分别是什么?

  同学们自主探究之后,找5位同学上讲台填写下表。

  【答辩题目及解析】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参考答案】

  (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数据库(DaBase,简称DB):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3)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tem,简称DBS):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简称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2.建立数据库的步骤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收集相关信息。分析要处理事物的现象,归纳出其中的特点,并收集相关信息。

  (2)分析信息特征。根据需求,分析并抽取有用信息的特征。

  (3)确定特征之间的关系。寻找特征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有效的分类和组织。

  (4)创建数据库结构。选用适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并建立表和表之间的关系。

  (5)编辑数据库。将具体的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对其中的数据和记录进行必要的编辑,如添加、修改、插入、删除等操作。

  一、考题回顾

  《什么是信息》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际问答导入,提问同学们: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什么是信息,现在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信息都有哪些?是如何体现的?学生可能回答出有新闻、有交通灯、有上课的铃声、课程表、书上的文字信息等等。教师进行总结,信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在,那么具体什么是信息呢,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引入新课——什么是信息。

  (二)新课讲授

  承接导入时的问题,信息是贴近生活的,那它具体的定义是什么呢?引出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内容:信息的表示。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章所学习的什么是信息,如“通过语言、文字、图形、图像等信号传送的音信、消息”,是“通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消息和信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通过这些内容的回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信息代表含义的广泛性。

  接下来带领学生分组讨论第二部分的内容,关于信息的含义。由信息论的定义、以及信息是客观事物的各种表现和反映,让学生分两组进行讨论,并由每组出代表进行发言。学生可能有的同意信息论中提到的信息用符号所表示的,用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收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但并不是所有内容接受者都是事先不知道的。如传递信息关于八月一日建军节,针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已经知道的。而这一内容我们并不能否定它不是信息。还有的同学可能比较赞同“信息是客观事物的各种表现和反映”,说出一些恰当的实例来举证,如:我们通过天气的明显变化知道有四季,甚至可以通过人的表情知道表达的信息有哪些含义。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做出适当的点拨,信息的定义并不是绝对化的。

  然后针对信息是物质运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内在矛盾运动的表现,是主体与客体、意识与物质、认识与实践的中介;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两个主流观点由教师进行简单介绍两个观点的大致意思:信息是物质通过外在的形式所体现出来的种种具体表现。然后布置同桌两人之间进行讨论,并找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我们的体重可以利用体重称所体现,时间信息利用钟表进行体现等等,都可以通过一些事物具体的呈现出来。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结合生活谈一谈对于信息的理解,以及信息生活中的存在,还有信息是否具有真假,又应该如何避免。结合实际,学生可能说出信息具有真假,如网络中的谣言,手机上的诈骗短信,这些信息都是有真假之分的。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讨论的几个关于信息的定义。

  作业:尝试从不同方面去思考信息的定义。

  【板书设计】

  什么是信息

  语言、文字、图形、图像等信号表示

  信息论定义的信息

  客观事物的各种表现和反映

  【答辩题目及解析】

  1.本节课你是如何体现重难点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重点内容为什么是信息,在教学的过程中先是带领同学们思考之前学过的什么是信息,然后组织同学进行小组讨论,根据不同的理论去作为辩论的理论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加深学生的印象。而针对本堂课的难点理解信息的含义,是在学生小组讨论的活动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再找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形式,凸显了本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2.本节课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如何开展?

  【参考答案】

  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由于本节课是一节理论课,所以不能单一的采用讲授法,所以会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所以还会布置合作探究。同时又考虑到面对的学生为高中生,所以还会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体的理念。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2019年5月18日吉林长春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多媒体技术-动画

  2.内容:

  动画( Motivation)是运动的画面,是人们想象的艺术,它通过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快速播放连续的静上图像,从而使人得到动态视觉的效果。计算机动画是用计算机生成的一系列能够实时演播的连续画面,它可以把人们的视觉引向一些客观不存在的事物或很难做到的事情上。计算机在创建画面、着色、录制、特技剪辑和后期制作等整个动画制作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计算机动画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主要研究二维动画系统。20 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重心转移到三维动画上。随着图形工作站和计算机图形学的飞速发展,一批可生成真实感动画的三维动画系统相继面世。1993年,美国制作的电影《侏罗纪公园》虚构了恐龙复活的生动画面,引起全球轰动,获得创记录的票房收人,这不能不说是计算机动画的巨大成就。

  由于视觉空间的不同,计算机动画有二维与三维之分。二维动画是依靠平面绘图,以二维的平面形象表现场景和叙事,没有真实的立体感,如图1-2-9所示。三维动画是依靠建立空间三维模型,产生正面、侧面和反面等空间感觉,具有真实的立体感。三维动画不同于二维动画的绘图,它采用的是建立三维模型,然后通过“贴图”体现材料质感,通过调整虚拟摄像机和“打光” 形成逼真的立体画面,如图1-2-10所示。

  计算机动画的关键技术在于支持动画制作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由专业人员开发的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可以使我们较方便地制作计算机动画,它采用关键帧( Keyframe)技术设置场景和角色,然后自动生成中间动画。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而且使动画效果流畅自然。因此,计算机动画被大量用于电影电视特技、广告、教学、模拟训练、辅助设计和电子游戏等方面的设计与制作。

  常用的计算机动画文件格式主要有用于网络传输的GIF格式和SWF格式,以及可支持三维动画的FLI和FLC格式等。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2)配合讲解过程中要创设情境,体现学生是主体。

  (3)试讲过程中配合板书进行讲解。

  答辩题目

  1.谈谈你对合作学习的理解?

  2.你认为信息技术操作课中是否有必要写板书?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动画片是大家小时候的记忆,每个人曾经都有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同时有这样一些电影像《侏罗纪公园》,因为其逼真的画面也吸引了很多观众。既然大家都很喜欢看,那么大家是否想过,这些动画片或者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这节课就带领大家进入动画的世界,探索动画的奥秘。

  ——引入新课——多媒体技术-动画。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动画的原理

  教师进行引导:“大家听说过“笼中鸟”的故事吗?即有两副图,分别是鸟和笼子,当以一定速度旋转时,看起来就好像鸟被困在了笼子里一样。再有,同学们都见过小人书吧?当从第一页迅速翻到最后一页时,就变成了一个连贯的武打动作。”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讲的两个小故事,再结合课本进行思考,动画的原理是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动画是运动的画面,是人们想象的艺术,它通过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快速播放连续的静上图像,从而使人得到动态视觉的效果。计算机动画是用计算机生成的一系列能够实时演播的连续画面,它可以把人们的视觉引向一些客观不存在的事物或很难做到的事情上。

  任务二:动画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师继续进行引导:计算机动画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动画也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类型,大家知道能动画分成几类,并且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吗?

  同学们纷纷举手说可以分成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分类的标准是根据视觉空间不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既然大家知道动画能够分成两类,那么知道每一类有什么特点吗?

  之后教师将学生的答案整合并进行总结:二维动画是依靠平面绘图,以二维的平面形象表现场景和叙事,没有真实的立体感。三维动画是依靠建立空间三维模型,产生正面、侧面和反面等空间感觉,具有真实的立体感。三维动画不同于二维动画的绘图,它采用的是建立三维模型,然后通过“贴图”体现材料质感,通过调整虚拟摄像机和“打光” 形成逼真的立体画面。

  任务三:计算机动画的关键技术

  教师引导:再丰富再逼真的动画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大家是否思考过如果想制作一副动画其核心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这一问题比较难,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多加引导,最后进行讲解:计算机动画的关键技术在于支持动画制作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由专业人员开发的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可以使我们较方便地制作计算机动画,它采用关键帧( Keyframe)技术设置场景和角色,然后自动生成中间动画。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而且使动画效果流畅自然。

  任务四:常用的动画格式

  教师引导:在前面学习图像、视频的时候都有属于其的格式,那么动画的格式又有哪些呢?教师安排学生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8分钟的时间,讨论结束后由学生进行汇报。

  学生经过积极的讨论,最后回答出常用动画的格式有用于网络传输的GIF格式和SWF格式,以及可支持三维动画的FLI和FLC格式等。

  (三)巩固提高

  通过匹配连线题进行巩固。将图像、视频、动画的格式杂糅在一起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对这些格式进行分组。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的小结。

  作业:查阅关于动画的更多资料,写一份学习报告。

  【板书设计】

  多媒体技术-动画

  一、动画的原理

  二、动画的分类及其特点

  三、计算机动画的关键技术

  四、动画的常用格式

  【答辩题目及解析】

  1.谈谈你对合作学习的理解?

  【参考答案】

  合作学习有包括以下几点含义:

  (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2)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

  (3)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4)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

  2.你认为信息技术操作课中是否有必要写板书?

  【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操作课当中,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好的板书却有着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教学功能。

  第一,操作课多以任务为主,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操作流程和步骤,在教师演示或合作探究中,学生通过模仿和学习的方式来达成任务,整个过程缺少一定的思考,对这些流程和步骤缺乏理解,也容易忘记。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辅以板书,学生就能够清晰地理出操作步骤,这样便于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消化。

  第二,板书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体现。板书既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能说明授课思路,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2019年5月18日江西南昌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获取图像—用扫描仪扫描图像

  2.内容:

  了解扫描仪基本使用方法,并用扫描仪获取电子版图片。

  3.基本要求:

  (1)如果教学期间需要其他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演示即可。

  (2)要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设置学生动手环节。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2.如何选择合适的分辨率?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丽的校园风光图片,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图片,设问这些图片是怎么得来的?学生会回答:数码相机拍照,手机拍的,网上下载的。教师总结:同学说的不全对,还有一些图片是老师用扫描仪扫出来的。同学们知道扫描仪怎么扫描图片吗?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用扫描仪扫描图片。

  ——引入新课——用扫描仪扫描图片

  (二)师生合作,分析任务

  教师进行演示扫描仪与计算机的连接,打开扫描仪的盖子时向同学们强调应轻开轻关。

  任务一:扫描仪的基本操作

  老师进行演示,学生仔细观察并总结步骤:

  ①打开扫描仪的盖子,把需要扫描的照片正面朝下放在扫描仪的玻璃上,把照片正面的右上角与扫描仪玻璃板的左上角对齐。

  ②打开一种图像处理软件,例如,执行“开始—程序—附件—图像处理”命令,打开“图像”窗口。

  ③执行“文件—获取图像(或导入)”命令,打开扫描窗口。

  ④在“色彩模式”选择框中选定“颜色”,在“输出分辨率”选择框中选定分辨率,如“400”DIP。

  ⑤单击“浏览”按钮,扫描仪开始预扫图片。片刻后原稿画面就会显示在窗口的浏览区中。

  ⑥拖动虚线框,适当调整扫描范围后单击“扫描”按钮,开始扫描照片。

  ⑦窗口中显示出扫描的图像时,把图像文件保存起来。

  学生演示时,发现并未呈现的电子版图像。根据这一情况,教师进行指导:“这位同学和老师扫描的图片是一样的,为什么电脑呈现图像呢?哪个步骤出现错误了?刚刚在老师演示的时候,强调照片一定要正面朝下并把照片放正。那现在你再来修改下。”学生自己改正,成功显示电子版图像,老师给予鼓励。

  任务二:区分分辨率

  教师提问:“大家仔细观察下,这位同学扫描的照片和老师扫描出来的照片图像的清晰度和颜色都是不一样的。都是同样的照片,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呢?”

  有的同学说颜色选的不对,有的学生说分辨率太大,有的还说分辨率太小。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意见各不相同,现在同桌之间进行5分钟讨论,探究用不同的颜色模式和分辨率扫描同一幅照片时,比较图像效果,并填写书上表格,之后由代表进行回答。

  最后请学生派代表表达看法:“我组选用的是300分辨率和彩色模式比选用400分辨率和彩色模式的图片效果清晰度差些。我组选用的是黑白模式,显示出的图像就是黑白的。”

  教师总结:“同学们讨论的都很棒,根据现象哪位同学可以能帮老师总结下分辨率和颜色模式对图片有什么影响。”

  学生归纳后得出:分辨率越小,图片的清晰度就越小;用不同的颜色模式,显示出的图片也不同。

  教师总结:这位同学的归纳能力很好,所以说,我们在用扫描仪扫描图片的时候要合理选择扫描仪的分辨率和颜色,这样才能让我们电子版的图片更加清晰。

  (三)巩固提高

  四人前后为一组进行操作,教师下场巡视并指导。小组展示扫描的图片,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四)小结作业

  1.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请同学们挑选自己喜欢电子版照片带过来扫描,下节课与同学们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扫描图像

  一、扫描仪 基本操作

  二、分辨率 颜色模式

  【答辩题目及解析】

  1.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能够说出电子版图像与扫描仪的分辨率和颜色模式的关系,会使用扫描仪获取图像。

  通过小组讨论的过程,提高总结归纳能力。

  通过学生的演示,对扫描仪使用更加深刻,并将本节课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如何选择合适的分辨率?

  【参考答案】

  屏幕分辨率是指屏幕显示的分辨率。屏幕分辨率确定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多少信息的设置,以水平和垂直像素来衡量。屏幕分辨率低时(例如 640 x 480),在屏幕上显示的像素少,但尺寸比较大。屏幕分辨率高时(例如 1600 x 1200),在屏幕上显示的像素多,但尺寸比较小。

  显示分辨率就是屏幕上显示的像素个数,分辨率160×128的意思是水平方向含有像素数为160个,垂直方向像素数128个。屏幕尺寸一样的情况下,分辨率越高,显示效果就越精细和细腻。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2019年5月18日甘肃兰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计算机病毒及防御

  2.内容: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我们把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资料,并能自我复制、传播的程序,都归到“计算机病毒”的范畴之中。计算机病毒也被称为“有害代码”。我国在1994年2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第二十八条中,对计算机病毒作了明确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人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交流:

  (1)每3~5人为一小组,谈谈自己或身边发生过的因计算机病毒引发故障的例子,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将结果填写在表6-3中。

  表6-3计算机病毒引发故障情况分析表

  (2)分析计算机病毒有什么样的特征,将讨论的结果写下来。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程序。在图中列出了计算机病毒的一些特点。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任务:每3~5人为一小组,从下列活动项目中选择一项或几项开展活动,然后进行交流,总结出采用什么方法、措施才能切实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

  活动1:查找目前国内外比较有名的杀毒软件。

  活动2:上网查找与计算机病毒有关的网站,列举你所知道的近年来传播范围较广、造成危害较大的计算机病毒,以及对该病毒的防治方法。

  活动3: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一种杀毒软件,学会及时更新病毒库,并利用安装好的防病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扫描,查看有没有中毒,并列出病毒的名称和处理方法。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2)配合讲解进行必要的板书设计。

  (3)试讲过程中涉及操作,进行演示即可。

  答辩题目1.如何检测计算机是否感染了病毒。

  2.请简述什么是防火墙?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案例:1999年4月26日上午,在公司的办公室里,小王嚷着:“我的机器怎么死机了。”没办法,只好重新启动计算机,却发现显示器屏幕突然变成刺眼的蓝底的警告信息,然后又死机了。她着急得不得了,计算机里存放着很多重要的文件,而且还有好多事情等着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呢。不一会儿,一些同事的计算机也出现了同样的甚至更为严重的问题。这时,能够上网的同事传出了坏消息,在一个网站有一则新闻报道称全世界已有数以万计的计算机雜痪了,罪魁祸首是一个新的计算机病毒——CIH病毒。这一次CIH病毒的爆发,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教师:“从上面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病毒的发作往往很突然,而且计算机病毒有着很大的危害,它会破坏我们的计算机,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我们又该如何防护?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获得答案。”

  ——引入新课——计算机病毒及防御。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认识计算机病毒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我们把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资料,并能自我复制、传播的程序,都归到“计算机病毒”的范畴之中。计算机病毒也被称为“有害代码”。我国在1994年2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第二十八条中,对计算机病毒作了明确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人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之后请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谈谈自己或身边发生过的因计算机病毒引发故障的例子,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将讨论的结果写下来。

  任务二: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教师通过PPT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展示出来,并且结合具体例子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分别说明,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以及生活中的实际经历将其特点理解并掌握。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有: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藏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表现性,可出发性。

  (三)巩固提高

  任务三: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

  以3-5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总结出采用什么方法、措施才能切实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越来越大,方式多种多样。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建立和完善针对计算机病毒的法律法规,以打击有意制造和扩散计算机病毒的行为。同时各国还加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技术研究,开发预防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和其他产品,尽可能减少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在日常信息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及危害性,不要随便复制和使用盗版及来历不明的软件,以杜绝计算机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

  (2)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病毒检查。可利用计算机病毒检测程序进行检测。

  (3)对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在计算机系统运行中,及时复制一份资料副本,当计算机系统受病毒破坏时,启用备份。

  (4)当发现计算机系统受到计算机病毒侵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清除病毒,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修复;如损失了重要的资料,应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处理,尽可能保护有关资料。

  (5)关注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台、防病毒网站提供的最新病毒报告和病毒发作预告,及时做好预防病毒的工作。

  (四)小结作业

  1.老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一起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请学生回去查看自己家里的计算机上的杀毒软件,并且查阅资料杀毒软件的工作原理。

  【板书设计】

  计算机病毒及防御

  一、认识计算机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三、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答辩题目及解析】

  1.如何检测计算机是否感染了病毒。

  【参考答案】

  (1)计算机的启动速度较慢且无故自动重启;工作中机器出现无故死机现象;

  (2)桌面上的图标发生了变化;

  (3)桌面上出现了异常现象:奇怪的提示信息,特殊的字符等;

  (4)在运行某一正常的应用软件时,系统经常报告内存不足;

  (5)文件中的数据被篡改或丢失;

  (6)音箱无故发生奇怪声音;

  (7)系统不能识别存在的硬盘,标题栏。

  2.请简述什么是防火墙?

  【参考答案】

  防火墙是用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计算机系统或路由器等),在两个或多个网络间加强访问控制,以保护一个网络不受来自另一个网络攻击的安全技术。

  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之间,用来加强访问控制,免得一个网络受到来自另一个网络的攻击。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2019年5月18日河南郑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信息的基本特征

  2.内容:

  信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那么,信息具有哪些特征?对人类活动又产生了何种影响呢?

  任务:认真阅读以下几个例子,探讨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例1:通过卫星电视,世界各地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到精彩纷呈的奥运会节目。

  例2:某公司为了提高销售人员的推销策略和销售技巧,希望业务人员能够把各自在销售实践中的经验和技巧贡献出来让大家分享,便特别设立了每季度一次的销售方案评奖,激励销售人员。

  例3:国外某家超市的计算机自动收款系 下男人在家里看孩子,男人一边照看孩子一边观看足球一边喝啤酒,致使啤酒与尿布的需求量大增。于是这家商场干脆把啤酒与尿布摆到一起,让顾客顺手就能拿到,大大促进了销售。

  例4:李明很喜欢下象棋。一天,他在网站上看到一则有关“象棋比赛”的通知,可赛事早已结束了。

  例5:《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周瑜用计令前来劝降的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曹操阅毕此书,即将两人斩首示众,致使曹军损失了通晓水性的将领,最后落败。

  交流:结合上述例子,谈谈信息有哪些特征,同学间相互交换看法。

  通过大量的事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信息的一些重要特征:

  (1)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通过书籍报刊,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人的思想和经验;借助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我们可以了解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许多事情。

  (2)共享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在不同个体或群体间共享。信息交流与实物交流有本质上的不同:实物交流,一方有所得,另一方必有所失,如同两个人交换手中的一个苹果,每人手中还是一个苹果;而信息交流则不然,两个人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每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各种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才能够表现出来,为人们所接收,并按照某种需要进行处理和存储。信息如果经过人的分析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得到增值。

  (4)价值相对性。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它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但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

  (5)时效性。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信息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它的效用就会降低,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去原有效用,成为历史记录。

  (6)真伪性。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并非所有都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信息具有真伪性。产生伪信息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出于某种目的,被人故意采用窜改、捏造、欺骗、夸大等手段人为制造伪信息;有些是由于人们在认识能力或表达能力上的不足导致;有些则是传递过程中的失误造成。因而,对信息需要鉴别其真伪性。

  练习:讨论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解决生活、学习和生产的常见问题。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2)配合讲解进行必要的板书设计。

  (3)试讲过程中涉及操作,进行演示即可。

  答辩题目

  1.信息的媒体有多种形式,请简单阐述并举例说明?

  2.信息载体依附性的特点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信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那么,信息具有哪些特征?对人类活动又产生了何种影响呢?

  (二)新知探究

  任务:认真阅读以下几个例子,探讨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例1:通过卫星电视,世界各地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到精彩纷呈的奥运会节目。

  例2:某公司为了提高销售人员的推销策略和销售技巧,希望业务人员能够把各自在销售实践中的经验和技巧贡献出来让大家分享,便特别设立了每季度一次的销售方案评奖,激励销售人员。

  例3:国外某家超市的计算机自动收款系 下男人在家里看孩子,男人一边照看孩子一边观看足球一边喝啤酒,致使啤酒与尿布的需求量大增。于是这家商场干脆把啤酒与尿布摆到一起,让顾客顺手就能拿到,大大促进了销售。

  例4:李明很喜欢下象棋。一天,他在网站上看到一则有关“象棋比赛”的通知,可赛事早已结束了。

  例5:《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周瑜用计令前来劝降的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曹操阅毕此书,即将两人斩首示众,致使曹军损失了通晓水性的将领,最后落败。

  交流:结合上述例子,谈谈信息有哪些特征,同学间相互交换看法。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最后教师给出完整的总结:

  通过大量的事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信息的一些重要特征:

  (1)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通过书籍报刊,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人的思想和经验;借助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我们可以了解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许多事情。

  (2)共享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在不同个体或群体间共享。信息交流与实物交流有本质上的不同:实物交流,一方有所得,另一方必有所失,如同两个人交换手中的一个苹果,每人手中还是一个苹果;而信息交流则不然,两个人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每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各种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才能够表现出来,为人们所接收,并按照某种需要进行处理和存储。信息如果经过人的分析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得到增值。

  (4)价值相对性。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它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但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

  (5)时效性。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信息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它的效用就会降低,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去原有效用,成为历史记录。

  (6)真伪性。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并非所有都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信息具有真伪性。产生伪信息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出于某种目的,被人故意采用窜改、捏造、欺骗、夸大等手段人为制造伪信息;有些是由于人们在认识能力或表达能力上的不足导致;有些则是传递过程中的失误造成。因而,对信息需要鉴别其真伪性。

  (三)巩固提高

  根据所学的内容,从谚语、歇后语中讨论信息的某一特征。如:一传十十传百,信息的传递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信息的共享性。

  (四)小结作业

  1.老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一起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讨论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解决生活、学习和生产的常见问题?

  【板书设计】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的特征: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答辩题目及解析】

  1.信息的媒体有多种形式,请简单阐述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信息的媒体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感觉媒体:是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就能感觉到的媒体,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影视和动画等。

  表示媒体:是为了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它有各种编码方式,如:文字编码、图像编码和声音编码等。

  表现媒体:是指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媒体,如: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和摄像机等输入媒体,以及显示器、打印机和扬声器等输出媒体。

  存储媒体:是指用于存储感觉媒体和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纸张、胶卷、唱片、磁带和软盘、硬盘、光盘、U盘等。

  传输媒体:是指用于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电缆和光缆等。

  2.信息载体依附性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2019年5月19日山浙江温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操作数据库

  2.内容:

  在学校里,“校本课程”是同学们喜爱的课程之一。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数目众多,每位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为了随时掌握大家的选修情况,学校建立了“校本课程”数据库来存储相关信息(如下页图5-13),并且通过数据库应用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与操作,同时提供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服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利用数据库来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从而表现出很大的优势,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好处并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数据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数据库是如何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接下来,我们对上述的“校本课程”数据库进行操作和剖析,了解数据库的组成要素和管理信息的方法。

  任务

  独立操作教学光盘上本章文件夹中的数据库文件“校本课程.mdb”,通过讨论和交流,解决如下问题:

  (1)“校本课程”数据库中的两张表(见图5-13)与常见的表格有什么异同?

  (2)对“校本课程”数据库而言,数据库中包含了哪些内容,它们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

  (3)根据图5-14和图5-15的提示,操作“校本课程”数据库,分析如何利用数据库来查询数据。

  了解学生选修校本课程的情况查找过程:

  查找关键词:“王蕾”

  了解选修校本课程的学生情况的查找过程:

  查找关键词:“电脑动画设计”

  3.基本要求:

  (1)如果教学期间需要其他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演示即可。

  (2)要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设置学生动手环节。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什么是数据库?

  2.简述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校校本课程选修情况,并询问学生。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年我们学校开设了80门校本课程,我们经常在布告栏上看到这样的信息。仔细观察图中的内容,思考:如果用计算机存储和管理图中信息的时候,该怎么办?用什么工具解决比较合适?”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Word、Excel、数据库存储管理信息。”

  教师总结:“同学们对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简单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并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数据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数据库是如何组织和管理数据的?今天,就进一步学习——《剖析数据库——操作数据库》。”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数据库的概念

  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发送提前准备好的素材,学生操作校本课程数据库,观察思考:

  (1)数据库的基本组成结构;(2)数据库结构和普通表格进行对比,有何差异?

  学生思考得出:数据库最基本的组成是表。数据库的功能要远远大于普通电子表格的功能。Excel是文件形式保存数据,而且保存的数据很有限制,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专门存储数据的软件系统,对于数据的存储量比较大。

  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归纳数据库的基本认识,引入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是一个按一定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一个集合。

  任务二:建立数据库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校本课程数据库建立的方法,观察“校本课程”表和“学生”表,思考这些数据(表头信息如“校本课程”表中的课程、学生、班级等)怎么演变出来的,从哪收集这些数据?理解“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的处理过程。

  学生思考归纳出创建数据库的基本流程:

  收集相关信息→分析信息特征→确定特征之间关系→创建数据库结构→编辑数据库。

  任务三:查询数据库

  教师提出问题:在“校本课程”数据库中,要了解“王蕾选修的是什么课程”,手工查表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以同桌两人为小组,讨论分析问题的解决思路。

  学生思考后回答:从“选修学生情况表”中找到“王蕾”的相关信息,得知她选修的是课程号“ST01”的课程,而课程号为“ST01”的课程名称则要从“校本课程情况表”才能查到,因此得知课程号“ST01”为“中国诗歌研究”校本课程。

  老师示范操作利用Access数据库创建“查询”的操作,学生仔细观察并自主完成另一个查询——“了解选修校本课程的学生情况的查找过程”。

  (三)巩固提高

  任务四:自主设计数据库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数据库设计和查询数据库的学习,大家对建立数据库的方法基本有了认识,现在我们利用网络来设计和建立一个“我喜欢的书籍”的数据库。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数据库的主题内容,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料,设计建立数据库的方案。

  学生小组交流并展示建立数据库的设计方案,发表意见。教师引导一些优秀的学生利用Access软件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文件,并重点展示。教师点评并推荐小组的优秀设计方案,并归纳数据库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四)小结作业

  1.提问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

  2.请学生课后收集和整理自己的个人通讯录,并尝试利用数据库的方式存储信息。

  【板书设计】

  操作数据库

  一、数据库的概念

  二、建立数据库的过程

  三、查询数据库

  【答辩题目及解析】

  1.什么是数据库?

  【参考答案】

  数据库指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系统是一个按一定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特点:按一定结构组织存储数据、统一管理、可共享、高效、快速。

  2.简述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

  【参考答案】

  数据库是采用表格的结构以及表与表之间的关系进行存储和管理信息的。数据库是有效组织和管理信息的方法之一,理解利用数据库存储和管理信息的思想方法,对我们养成良好的信息管理方法和习惯是相当有用的。

  一、考题回顾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2.内容: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搜索引擎不能真正实时地在因特网上捜索信息,而是搜索预先整理好的网页索引数据库。它不能真正理解网页上的内容, 只能机械的匹配网页上的文字。

  真正意文上的搜索引擎,通常指收集了因特网上几千万乃至几十亿个网页并对网页中的每一个词(搜索的关键词)进行索引。建立索引数据库的全文搜索引擎。当用户输入某个关键词进行检索时,所有页面内容中包含了该关键词的网页都被作为搜索结果进行处理。在经过一些算法进行排序后,搜索到的结果最终按照与搜索关键词相关程度的高低依次排列出来。

  搜索引擎的整个工作过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三步:一是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二是建立索引数据库,三是在索引数据库中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如图3-2-4所示。

  1.从因特网上抓取网页

  搜索引擎利用能够从因特网上自动收集网页的“蜘蛛”(Spider)系统程序,自动访问因特网,沿着网页中的所有链接“爬”到其他网页,重复这一过程,并把所有“爬”过的网页收集过来。

  2.建立索引数据库

  分析索引程序对收集回来的网页进行分析,提取相关网页信息,包括网页的URL,编码类型,页面内容包含的所有关键词,关键词的位置、生成时间、大小、与其他网页的链接关系等,根据一定的相关度算法进行大量复杂计算,得到每一个网页针对页面文字及链接中每一个关键词的相关程度(或重要性),然后用这些相关信息建立网页索引数据库。

  3.在索引数据库中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

  当用户输人关键词搜索后,搜索系统程序就从网页索引数据库中查找与该关键词相匹配的所有网页。然后根据这些网页与关键词的相关程度,对搜索到的数值进行排序。一般来讲,相关程度越高,排的次序越靠前。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2)配合讲解过程中要有学生参与。

  (3)试讲过程中涉及操作,进行演示即可。

  答辩题目1.本节课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小结?

  2.请你说出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抢答的游戏。我说一个问题,同学们可以选择讨论或其他方式寻找答案并抢答,“周三的天气情况”,“从学校去新华书店的公交路线”……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是通过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寻找出正确答案,而搜索引擎它是如何进行工作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引入新课——网海寻珠-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二)新课讲授

  1.搜索引擎工作原理

  (1)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搜索引擎工作原理。

  (2)老师请小组代表阐述:搜索引擎是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与预先整理好的网页索引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匹配,再通过一些算法进行排序,最后按照与搜索关键词相关程度的高低依次排列出来。

  (3)老师给予学生鼓励,并进行补充:现在的捜索引擎已经普遍使用超链接分析技术,超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链接网站的多少来评价被链接的网站质量,这保证了用户在搜索时,越受用户欢迎的内容排名越靠前。

  2.搜索引擎工作过程

  (1)教师提问,根据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请同学们同桌两人为一组总结搜索引擎工作过程。

  (2)老师请学生代表阐述:搜索引擎工作过程共分为三步,一是从互联网上抓取网页,二是建立索引数据库,三是在索引数据库中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

  (3)老师给予学生鼓励,并进行补充:搜索引擎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如下三个过程:一是爬行和抓取:首先在互联网中发现、搜集网页信息;二是建立索引库:同时对信息进行提取和组织建立索引库; 排名:三是由检索器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关键字,在索引库中快速检出文档,进行文档与查询的相关度评价,对将要输出的结果进行排序,并将查询结果返回给用户。

  (三)巩固提高

  学生自主阅读书本上搜索引擎工作的三个步骤,同桌间交流想法。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的小结。

  作业: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周恩来的相关事迹(人物简介、事迹、照片等)。

  【板书设计】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一、搜索引擎工作原理

  二、搜索引擎工作过程

  【答辩题目及解析】

  1.本节课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小结?

  【参考答案】

  本节课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请学生发言,总结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教师进行概括补充。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回顾课堂知识的基础上,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方式总结自己的收获,老师能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并补充讲解未被消化吸收的知识。

  2.请你说出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

  【参考答案】

  首先在互联网中发现、搜集网页信息;同时对信息进行提取和组织建立索引库;再由检索器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关键字,在索引库中快速检出文档,进行文档与查询的相关度评价,对将要输出的结果进行排序,并将查询结果返回给用户。

  一、考题回顾

  《计算机病毒及防御》

  2.内容:

  一、计算机病毒:

  我们把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资料,并能自我复制、传播的程序,都归到“计算机病毒”的范畴之中。计算机病毒也被称为“有害代码(Malware)”。我国在1994年2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第二十八条中,对计算机病毒作了明确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人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非授权可执行性:病毒都是先获取了系统的操控权,在没有得到用户许可的时候就运行,开始破坏行动。

  隐蔽性:病毒可以在系统中存在很长时间而不被发现,在发作时才会使人们猝不及防,造成重大损失。

  传染性: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判断一个程序否是病毒的根本依据。

  潜伏性:病毒有时会潜伏一段时间不发作,使人们感觉不到已经感染了病毒,使其传播范围更为广泛。

  破坏性:一个病毒破坏的对象、方式和程度,取决于它的编写者的目的和水平。如果一个怀有恶意的人掌握了尖端技术,就很可能引起一场世界性的灾害。

  表现性: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可以是播放一段音乐或显示图片、文字等,也可能是破坏系统、格式化硬盘、阻塞网络运行或者毁坏硬件。

  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绝大部分会设定发作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某个日期、键盘的点击次数或是某个文件的调用,其中,以日期作为发作条件的病毒居多。

  三、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越来越大,方式多种多样。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建立和完善针对计算机病毒的法律法规,以打击有意制造和扩散计算机病毒的行为。同时各国还加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技术研究,开发预防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和其他产品,尽可能减少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在日常信息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做到:不要随便复制和使用盗版及来历不明的软件,以杜绝计算机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病毒检查,对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安装杀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实时保护;关注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台、防病毒网站提供的最新病毒报告和病毒发作预告,及时做好预防病毒的工作。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2)配合讲解过程中要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3)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病毒及特点,并且能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

  答辩题目1.请你列举出世界上目前存在的几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2.请你简要说一下计算机病毒的实质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病毒特征中的可触发性,你能举个实例吗?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带领我们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以此同时,计算机也面临着很多的危机,像前段时间爆发的一场重大计算机危机事故,该事故涉及到了99个国家,袭击了成千上万台计算机系统。后经调查发现,这些计算机是被一种名为“WannaCry(永恒之蓝)的勒索病毒所破坏,电脑感染了这种病毒后,电脑中的文件会被加密锁住,用户需要支付相应的赎金才能解密恢复”。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病毒的巨大破坏性,那你们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都有哪些特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

  环节一:认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教师通过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小感冒,引导大家对“计算机也会生病”这个小话题来学习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人类常常会生一些小病,最常见的是感冒、发烧等。其实呀,计算机也像人一样会生病的,不过计算机生病不是因为外界细菌引起的,而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计算机病毒是由于人为因素(如黑客)在计算机程序中编制或者插入能够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环节二: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指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后,教师想让学生们深刻的认识计算机病毒。让学生谈一谈他们在生活中遇到或听说过哪些计算机病毒的例子。学生们都畅所欲言。预设:他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有时候会常常跳出一个窗口,计算机存在一个危险的文件,并且打开该文件的时候,计算机会很卡,而且有时还会不断的弹出对话框出来;或者他们在使用U盘传输数据的时候,计算机识别U盘时会弹出一个窗口,提示该U盘有问题,请及时修复等等。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刚刚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计算机病毒都有哪些特征?通过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小组讨论的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再结合科学的专业知识给学生详细讲解计算机病毒的每一个特征:①破坏性——破坏计算机的内的数据;②传染性——可通过网络,U盘等多种途径完成病毒的传播;③表现性——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可以是播放一段音乐或显示图片、文字等,也可能是破坏系统、格式化硬盘、阻塞网络运行或者毁坏硬件;④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可以在一个系统中存在很长的时间而不被发现,在发作时才会使人们猝不及防,造成重大损失;⑤非授权可执行性——计算机病毒都是先获取了系统的操控权,在没有得到用户许可的时候就运行,开始破坏行动;⑥潜伏性——计算机病毒有时会潜伏一段时间不发作,使人们感觉不到已经感染了病毒,使其传播范围更为广泛;⑦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绝大部分会设定发作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某个日期、键盘的点击次数或是某个文件的调用,其中,以日期作为发作条件的病毒居多。

  环节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学习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以及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们是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的,这里设置一个小组讨论,最后通过请小组代表阐述本小组的答案,老师在做最后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机防范方法:

  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查,可利用电脑管家等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检测;

  对数据进行安全备份,可以将文件上传到百度云盘、腾讯快云等网盘中保存数据;

  当发现计算机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杀毒软件清除病毒对计算机病毒进行修复,如损失了重要的资料,应请有经验的应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处理,尽可能的保护数据;

  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和危害性,不随便复制和使用盗版和来历不明的软件,杜绝计算机病毒交叉感染。

  (三)巩固提高

  计算机病毒特征连线填空:

  【答辩题目及解析】

  1.请你列举出世界上目前存在的几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参考答案】

  宏病毒:主要是使用某个应用程序自带的宏编程语言编写的病毒,如感染Word软件的Word宏病毒、感染Excel软件的Excel宏病毒等。宏病毒还具有:容易传播、隐蔽性强、危害性巨大等特点。

  蠕虫病毒:蠕虫病毒是危害网络完全的一种恶性病毒。它是通过扫描网络中计算机漏洞,并感染存在该漏洞的计算机来传播的。蠕虫病毒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可以在一分钟内感染网络中所有存在该漏洞的计算机来传播的。它还能与黑客技术相结合、不利于文件寄生、对网络造成拒绝服务等特征。

  2.请你简要说一下计算机病毒的实质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病毒特征中的可触发性,你能举个实例吗?

  【参考答案】

  (1)计算机病毒的实质是: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对于计算机病毒中的可触发性特点,我知道的有两个实例:①CIH病毒的发作条件是4月26日。②欢乐时光病毒的发作条件是“月 + 日 = 13”,比如5月8日、6月7日等。

  一、考题回顾

  《图文混排-插入图片》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两篇宣传故宫文稿一篇是只有文字的文稿,和一篇带有图片的文稿,问哪一个有更好的宣传效果?

  学生给出的回答是:“带图片的”。

  教师进一步介绍,要想宣传效果更好,不光要有文字,还要插入图片,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插入图片。——引入新课——插入图片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插入图片

  教师提问学生:“带有图片的文稿更加美观达到了更好的宣传效果,那怎样在文稿中插入图片呢”。

  提出任务:在文稿中插入图片,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先自己动手实践,看看谁先探究出插入图片的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插入图片的方法,教师给予提示:插入图片要使用插入菜单,图片需要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这些图片文件可以使用绘图软件制作的,可以是相机拍摄的,也可以是从网上下载的。

  最后找完成的学生进行演示,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总结步骤:

  1.在Word中打开文稿。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图片选项,弹出子菜单时单击来自文件命令。

  3.出现“插入图片”对话框时,找到并打开存有图片的文件夹,找到并双击文件。

  任务二:调整图片大小

  教师进行演示,插入好图片之后,单击图片,它的四周会出现黑色的操作点,把指针移到四周的操作点上,指针变成双向箭头时,按住左键拖动,适当改变图片的大小。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进行练习移动,调整好大小。

  任务三:设置图片格式

  教师打开两篇带有图片的演示文稿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有的图片被插到了文档中,导致图文不符,之后提出问题:“怎么才能让图文相符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进行移动,教师进行演示,让学生发现移动也无法将图片和文字相符,教师接着将相符的图片进行对比,提出环绕方式,之后教师提问:“一共有几种环绕方式,如何设置他们呢?,同学们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5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探究设置图片环绕方式”。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教师巡视指导。

  时间结束后,找做的快的小组回答有几种环绕方式,环绕方式一共有5种,分别为: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衬于文字下方和浮于文字上方。

  之后再找一个小组进行演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设置图片环绕方式的步骤:

  1.右击图片,在打开的快捷菜单中单击设置图片格式命令。

  2.出现“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时,打开“版式”选项卡,单击“四周型”图标,使文字环绕在图片的周围。

  总结之后,将指针移到图片的内部,当指针变成“十字”形时,调整它的位置。

  (三)巩固提高

  请学生自己按照刚才学习的方式,自己重新插入一张图片,让文稿更加美观。

  (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作业: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家乡宣传文稿。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

  【参考答案】

  (1)在Word中打开文稿。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图片选项,弹出子菜单时单击来自文件命令。

  (3)出现“插入图片”对话框时,找到并打开存有图片的文件夹,找到并双击文件。

  2.设置图片环绕方式的方法。

  【参考答案】

  (1)右击图片,在打开的快捷菜单中单击设置图片格式命令。

  (2)出现“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时,打开“版式”选项卡,单击“四周型”图标,使文字环绕在图片的周围。

  一、考题回顾

  《因特网服务的应用领域》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个网站:百度网,淘宝网,人民网。提问这几个网站都是干什么的。

  学生给出的回答是:“百度是用来搜索东西的,淘宝可以用来在上面买东西,人民网上每天都会更新很多的新闻”。

  教师总结:“同学们,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很多的网站,百度,淘宝,人民网只是无数的网站中的三个而已;这么多的网站,都是为我们服务的,那么该怎么区分他们的功能呢,以及能把他们区分成哪些类别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引入新课——因特网服务的应用领域。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因特网服务的应用领域

  教师讲述因特网服务的应用领域:目前因特网广泛应用于教育、科研、农业、工业、商业、医学、交通运输、军事等社会的各个领域,每时每刻都在收集、发送大量的信息。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及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请同学分别列举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任务二:扮演网络用户访问网站。

  教师指导学生从电子商务用户、远程教育用户、远程医疗用户、数字图书馆用户、政府资源用户中选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做探究并记录。

  学生选择好方向后,教师指导学生从推荐网站中或利用搜索引擎找一个网站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始体验用户的上网体验。

  学生在体验的同时,要做好表格记录,分别记录自己的角色,访问的网站的名称以及地址,以及自己所扮演角色要实现的目标。

  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探究网络应用领域的包罗万象以及在每个领域细致的服务。

  任务三:对访问的网站做出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从准确性,新颖新,权威性,链接,可操作性三个方面对自己访问的网站做出评价,教师的主要指导工作集中在给学生详细说明评价的准则、方法以及评价应注意的细节。

  教师说明评价的准则及方法后,学生自行动手记录从多方面评价后对网站的结论。

  任务四:撰写文章

  教师指导学生撰写一篇题为“**网站评述”的文章,并指导学生,在写文章的同时,既要参考学生们在任务二任务三中自己记录的表格,也要包括网站的信息安全情况、使用网站的心得体会以及网站中存在的问题。

  (三)巩固提高

  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互相交流成果,分享自己今天所学:

  能够知道因特网的服务贯穿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生活中利用网络为我们服务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

  (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作业:本堂课中,每位同学只扮演了一位角色,课后可以继续选择其他角色,进行用户体验并写出相应报告。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及解析】

  1.因特网服务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参考答案】

  目前因特网广泛应用于教育、科研、农业、工业、商业、医学、交通运输、军事等社会的各个领域,每时每刻都在收集、发送大量的信息。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及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生活中常见的网站类别有电子商务网站、远程教育网站、数字图书馆网站、远程医疗网站以及政府资源网站等等,就题干中提到的网站类别,选出两个类别的网站,详细说明其功能并举出具体网站实例。

  【参考答案】

  (1)电子商务网站,即是一个为企业或个人提供网上交易洽谈的平台。企业、商家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网络基础设施、支付平台、安全平台、管理平台等共享资源有效地、低成本地开展自己的商业活动。常见的电子网站:淘宝网,京东等。

  (2)远程教育网站,现代远程教育网站引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远程教育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常见的远程教育网站:景山教育网,101远程教育网等。

  (3)远程医疗网站:通过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大医院或专科医疗中心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优势,对医疗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海岛或舰船上的伤病员进行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常见的远程医疗网站:远程医疗资讯网,东软远程医疗网等。

  (4)政府资源网站:指一级政府在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与业务应用,使合适的人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常见的政府资源网站:首都之窗,数字北京等。

  一、考题回顾

  《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试找出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实例:

  1.每天晚上学习完后,你如何整理书包里的书?

  2.在你衣柜里有许多衣服,你如何管理你的衣柜?

  3.小明喜欢收集邮票,邮集本中有很多邮票,但他不懂得管理这些邮票,请同学们运用已有的生活常识画一个流程图。

  总结:通过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信息资源都必须进行管理,只有管理才能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管理中实现信息的价值。

  (二)新知探究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体验了信息分类的快乐,信息资源管理一般经过怎样的过程呢?我在同学们的电脑C盘中存放了许多种类的文件,你们能管理这些文件吗?

  学生操作电脑进行实验管理过程,总结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传统图书馆图书管理的一般过程”部分内容,并进行解释:信息资源的管理过程一般要经过对信息分类、组织、存储。

  教师布置任务:我收集了同学们上学期的一次考试成绩,并发送在同学们的电脑上,请同学们打开并按不同人物的需求进行分类组织。

  学生对已有的表格进行分类组织,教师个别指导与集体说明,并请个别同学进行示范,展示学生分类结果。最后,教师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根据分类的情况进行点评。

  (三)巩固提高

  网站资源的分类一般采用网站自主确定的主题分类法。请同学们进入几个规模较大的门户网站,找到它的“分类搜索”,比较各网站分类搜索中信息资源的分类方法,并尝试以“2008年奥运会”为主题进行搜索。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作业:在生活中留意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信息管理。

  【答辩题目及解析】

  1.为了开展本课用到哪些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主要用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

  2.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

  【参考答案】

  “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骨干专业课程,该课程涵盖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技术、标准以及信息资源的组织与过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等,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等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认知和把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信息资源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