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教师资格小学备考资料:如何区分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 时间:
- 2019-11-13 10:22:09
- 作者:
- 尚老师
- 阅读:
- 来源:
-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




【导读】在2019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人想成为一名老师。河南教师资格网为了能够帮助大家顺利得到教师资格证,在这里提供了2019年河南教师资格小学备考资料:如何区分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早日实现自己的教师梦!
一、河南教师资格小学备考资料解答: 强化理论是我们在考试过程中,一个重点和难点。其中,负强化可以分为回避条件作用和逃避条件作用,那么到底什么是逃避条件作用呢?也就是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比如说学生看到路上有垃圾绕道走,这就是逃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垃圾已经出现了!那什么是回避条件作用呢?也就是说,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就是回避条件作用。也就是说厌恶刺激并没有出现,比如说知道这条路上有垃圾堆,所以他就绕远路走,这就是回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垃圾并没有出现。
当同学们看完这一段文字的讲解之后会觉得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还是很简单的,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却很容易选错,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这道题来看一下自己对于概念的理解是否存在误区呢?
1.【判断题】学生小明去自习室自习,当他走到自习室门口的时候,听到同学们在里面大声的说话,嬉戏打闹,所以他就掉头回寝室进行学习,这是属于逃避条件作用。( )
1.【答案】√。解析:学生小明去自习室自习,当他走到自习室门口的时候,听到同学们在里面大声的说话,嬉戏打闹,所以他就掉头回寝室进行学习,请问这是属于逃避条件作用还是回避条件作用?针对于这个问题,咱们很多学生容易选错,大家会认为他还没有走进教室,只听到了吵闹声,所以应该选择厌恶刺激未出现的回避条件作用,但是事实上。这恰恰是大家的一个误区,大家一定要清楚,小明厌恶的刺激是什么,就是吵闹声!他已经听到了,厌恶刺激已经出现,所以这道题应该选择的是逃避条件作用。
大家通过这道题会发现想要做正确关键的一件事就在于厌恶刺激的准确判断。那么像刚刚那道题怎么改就可以改成回避条件作用呢?小明第二天又想去自习室学习,但是想到同学们会在自习室里打闹嬉戏,所以他就选择直接在寝室里进行学习,没有出门,这就是回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喧闹声并没有出现。相信经过这样的讲解,同学们应该已经比较理解这个知识点了,接下来,就请大家来小试牛刀,检验一下自己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是否是准确的呢?
2.【判断题】林同学放学时发现下雨了,但是他没有拿伞,所以他快速地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很湿,这是回避条件作用。( )
2.【答案】×。解析:大家一定要清楚,他的厌恶刺激是被淋湿,虽然他并没有被淋很湿,但是他依然被淋湿了,所以厌恶刺激已经出现了,所以选择逃避条件作用。
那么这道题怎么改就可以选择回避条件作用呢?林同学因为这一次被淋湿,所以他吃一堑,长一智,以后每次出门的时候都会看天气预报,如果发现有雨,他就会带雨具,所以再也没有被淋湿,这就是回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被淋湿没有再出现。
以上就是2019年河南教师资格小学备考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希望能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如想获取更多关于河南教师资格的相关资讯,如报名时间、考试时间、报考条件、备考知识、相关新闻等,敬请关注河南教师资格网。
免费领取教资笔试/面试/普通话备考资料> >